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博!

从我开始听说、了解微博,到注册、使用微博,已经近一年了。这一年,连带着折腾自己的博客,对于博客和微博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最近对于微博与Twitter的差别,有了点自己的感想,这里随便扯几句。欢迎拍砖!

众所周知,微博源自Twitter,Twitter 的初衷是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它是博客,又不完全是博客,它降低了门槛,让人们随时随地分享一切。“Twitter”这个词来自鸟叫,可以想象这一发明的创始人斯通、威廉姆斯和杰克·多尔西(JackDorsey)的用意:鸟鸣声都可以算作一篇博文,或许其中没有太多的内容,但是它是一种心情,或者感想、感悟,或者突发奇想,或者重大发现,或者是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就好似人类登上月球,那一步本身其实太过容易,但是能迈出那一步,背后多少人都为此付出努力。

我想,这就是Twitter的精神!

记录生活的琐碎,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如果你的生活不止这些,你也完全可以放进更多有意义的内容,比如你对于某件事的想法、思维方式、论点……其实这跟你是不是名人没多大关系,人要生存,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都要面对,都要去解决,这个过程,就可以Twitter。

跟大家分享一段我高中时读到的一段话:

“每天有一段时间,我会漂浮,会穿墙隐形。每天有一段时间,我是世界首富,精通各国语言,谈吐高雅风度翩翩。每天有一段时间,我才华横溢,创作动人的作品,还拥有年少的青春与美丽。每天有一段时间,我醒来,对窗沉默。……”

我想,生活中,每天我们学习、工作,时时刻刻或许都处在不同的状态中,把这些记录下来,以后细细回味,别有一番味道。

但是呢,反观“被移植”后的微博,完全变味的Micro Blog,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这里主要指的是Twitter及与之相差不大的饭否、叽歪、嘀咕等,与“新生代”的新浪、网易、腾讯、搜狐微博等相比较。)

在新浪微博走的是名人路线,以吸引更多用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随之带来一种奇怪的“文化”,大部分用户都以粉丝数的多少成为一种“个人魅力的体现”、“成功的标准”、“吸引别人的工具”……不难想象,这样的一个人,所发的微博根本不能展现出他/她本人的真实面目,我们不是名人,我们不是哲人,我们不是记者,没那么多新闻或者观点讲给别人(当然以此为职业的除外)。

名人们上微博,大多也是带着一张面具发微博的,你看不到他/她的真面目,假如你看到了,而且不只一条微博,那就是他事业走下坡路的征兆(参照周立波)。名人们互相寒暄,看着都恶心,不晓得他们在措辞的时候都是怎么想的,或者完全是他们“写作水平”的真实表现。当然不排除一些名人们展示真实的一面,给了我们更多的乐趣和知识。

受此影响,每次上新浪发微博,我都要惯性的思考一下,想要说的这句话是否会让别人产生误解,是否会影响我的个人形象,粉丝数因此又少了几个……一次我刚发现傣族有个“摸乳节”,于是发了条微博,没多久粉丝数少了好几个。所以不能说“尿尿”,要说“上厕所”,不能说“抽风”,要说“高兴”……伪装之后的我,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完全是社会主义知识青年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用户,查看他/她所发的微博,90%以上都是转发别人的内容,甚至极少有评论的,我不是对他/她们有意见,只是觉得,每天只会转述别人生活、感受别人感受的人,生活必定是乏味的人,人生没有目标,遇事没有态度的人。

除此之外,我们的大环境“得天独厚”,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屏蔽词库都是为我们准备的,我们不能评论这,不能感慨那,只能“歌唱”生活如此“美好”了!我不是REN-QUAN主义者,没有极力主张YAN-LUN自由,我只是想我所想,发发牢骚而已。但事实是:真话我们不能随便讲,事实我们不能随便讲,就连转发一条讽刺性的Twitter也会被关押!

不可否认,微博对于很多国人都还是新鲜事物,从了解、接受到最终融入生活还得有个过程。而且,谁都不能给微博的未来盖棺定论。但是目前来看,我们看到的微博,完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博,它所表述的是一种假象,是神马,是浮云,它不是Twitter!

我没想做话唠,我只想记录生活。如果记录生活也要求有文化,句句富含哲理,那我就是神经病!

13条评论

第一主页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